预混合饲料的加工技术
PREMIX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刘当慧 教授 无锡轻工业大学
预混合饲料的种类、特点与加工要求
1.饲料添加剂与预混合饲料
全价配合饲料一般是由能量饲料、蛋白饲料、 矿物饲料与饲料添加剂(包括营养性添加剂与非营养性添加剂)所组成。畜禽在能量、蛋白与矿物质得到满足的条件下, 添加剂的使用就成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能与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成了现代全价配合饲料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也成为近几十年中饲料科学与工业的发展重点。我国《饲料工业通用术语》标准中对饲料添加剂下的定义是:“为提高饲料利用率,保证或改善饲料品质,促进饲养动物生产, 保障饲养动物健康而掺入饲料的少量的营养性或非营养性物质”。
饲料添加剂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用量又极少,而且只有按规定合理使用才能保证其使用效果。据国外经验,一般都是将添加剂作为原料,按照特定的配方与制造方法, 生产出各种预混合饲料再使用于饲料中。
预混合饲料是“一种或多种微量成分的加有载体与稀释剂的均匀的混合物”。它可以作为制造商品出售给饲料厂使用(商品性预混合料),可以按某一饲料厂的配方专门为其生产(定制性预混合料), 也可以作为生产全价饲料的第一道工序,由本厂自产自用(厂内二次预混合料)。
为什么必须把添加剂制成预混合料呢?原因是:
①通过用“载体”来“载带”及“稀释剂”逐步稀释的方法,以保证微量成分均匀混合于饲料中。配合饲料厂使用了预先稀释混合好的预混料后也可以提高添加剂添加后的混合速度。
②保证配料精度,提高配料速度,让使用与计量标准化以方便使用。例如,人们常把以百万分之一计的几十种微量成份,分别制成微量元素预混合料,维生素预混合料及药物预混料等,各以0.2-0.4%、0.02%-0.05%的用量使用于配合饲
—259—
料中,还有的厂则再进一步用它们制成“复合预混料”,以1%、 2.5%、5%或更多的用量用于配合饲料中(即在每吨饲料中用10千克、25千克、50千克或更多以一包加入)。
③在制造预混合料中,通过载体、稀释剂、粘合剂、抗氧化剂、防结块剂等的科学使用, 通过混合包被、PH调节等技术的掌握来解决或改进各类添加剂之间酸碱性不一致,相互影响, 吸湿结块及其他稳定性差的毛病,以提高使用效果。
④更重要的是,通过预混料的优化配方,科学设计, 解决了在配合饲料中各类添加剂的选择及其正确的用量,从而保证了配合饲料的全价性,解决了普及与提高的难题。这一点对于科技水平不发达的我国显得格外重要,这也是近年来预混料发展的主要原因。
由上可见,饲料添加剂是原料,预混合饲料是经过加工的成品、半成品或中间产品, 两者有关系又有区别。
2.预混料浓缩料的优越性及在我国受欢迎的原因
在我国,预混料与浓缩料特别受到农户的欢迎,除了以上预混料在混合、计量、加工工艺等方面所体现的特殊功能以及在配方普及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外,还和我国的养殖业分散、交通运输不便、劳动力较多等有关。养殖户充分利用自己生产的饲料粮、加工的饼粕或就近从集市上购买,则可以免于饲料粮的运输、充分利用农家饲料,再加上其加工费用或其所化的劳动又常常忽略不计,从而节省了饲料的费用,另一方面近年来饲料添加剂的国产化与降价,预混料厂的发展及其竞争与利润的降低使得预混料的使用与普及也有了条件。
回顾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人们对全价饲料的作用及其普及率比较重视,而对预混料浓缩料在我国农村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表1反映了原《1984-2000年全国饲料工业发展纲要规划》,以及后来的有关规划《1996-2020年全国饲料工业发展战略研究》对(全价)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预混合饲料在不同时间发展的沽测。对2000年浓缩料预混料的规划分别为300万吨与90-100万吨,但发展的结果1998年的浓缩料预混料的实际产量已分别达到890万吨与138万吨的水平,而配合饲料的产量并未达到预计的目标(实际产量5557万吨)。
—260—
表1 我国配合饲料工业的有关规划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配混合饲料 ①1
(万吨) ②2
5000
—
10000-12000
10000
—
13000-15000
—
17000-18000
浓缩饲料 ①1
(万吨) ②2
100
—
300
300
—
500
—
1000
预混合饲料①1
(万吨) ②2
30
—
90
100
—
200
—
500
农村配合饲①1
料普及率3(%) ②2
40-50
—
70-80
35
—
50
—
65
1资料来源:《1984-2000年全国饲料工业发展纲要》(试行草案)国家经委1984;
2资料来源:《1996-2020年全国饲料工业发展战略研究》全国饲料工业办公室;
3又称“配合饲料入户率”,《纲要》的提法为:“配混合饲料产量占精饲料总产量的比重”。
表2为1997年全国肉禽蛋的产量及其估计的饲料需要量,从中可以看出,除生产禽肉的全价料(配合饲料普及率)所占的比率稍高外,生产猪肉及禽蛋所耗用的全价料所占比例甚低,其中可以看出预混料浓缩料的作用与潜力。由此应该看到,在我国国情下工业饲料与非工业饲料、农家饲料应该是并存和相互补充的,全价饲料、浓缩饲料与预混合饲料也是并存和相互补充的。过份地强调配合饲料普及率是不现实的,相反,应该提倡和强调的是饲料资源的科学利用、是“科技饲料”(全价料、浓缩料、预混料)的普及率。
表2 我国饲料的需求与供给状况的估算(1997)
肉
猪肉
禽肉
禽蛋
总产量(万吨)
6200
43401
757
2134
平均料比
3.5
2.2
3.0
需要的全价料(万吨)
15000
1664
6402
实际产销的全价料(万吨)
2200
1350
1360
所占比例(%)
(配合饲料普及率)
15
81
21 1猪肉按总肉的70%计。
—261—
3.预混合饲料的种类及其特点
预混合饲料种类很多,按照饲料品种、畜禽类别及生长阶段、生产期别而分为肉鸡前期预混料、乳猪预混料等等不同品种;也可按照生产与使用渠道的不同而分为商品性预混料、自配自用的“厂内二次预混料”、以及按照用户要求生产的“定制性预混料”;但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还是按照其中添加剂的构成不同而分为高浓度分类预混料及复合预混料两大类。其特点及质量要求简介如下:
1)复合预混料
近年来,包含有微量元素、维生素、氯化胆碱、氨基酸以及药物等非营养添加剂在内的复合预混料在国内得到普遍的使用;其最为普遍的为1%复合预混料。
这一类复合预混料具有两大优点:一是配方普及,二是方便使用。从该复合预混料的组成中即可看出,几种关键性的添加剂几乎都可以包括在内。只要基础料匹配合理,就能使配合饲料的全价性大大提高一步。这也是该类预混料在我国受到人们欢迎的主要原因。另外,在使用上它也比较方便,亦即加工时可用人工投入混合机内(投入定量的一包或人工计量投入)在缺乏混合机的条件下即使用效果较差的立式混合机,甚至人工拌和也可以勉强使用而不发生很大的问题。
应该指出,上述1%复合预混料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它的缺点与问题首先在于其通用性与适应性很差,因为它包括的组份太多,特别是其配方的组成中的氨基酸含量随着不同畜种、阶段甚至基础原料的组成均要作较大变动,这就决定了它的专一性很强;其次,它的稳定性因受到微量元素、氯化胆碱与维生素的相互作用而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作为商品性预混料,1%浓度的复合预混料基本上是一种普及型与粗放型的预混料。这类预混料的发展趋势是:
①作为大型配合饲料厂的厂内二次预混料,生产与基础料直接匹配的系列与品种,或者作为供应集团内部各分厂使用的预混料是非常合适的。
②作为专门的商品预混料生产时,必须针对地区特点及用户需求,增加必要的系列品种,提出配套的参考配方与使用方法,并配备强有力的技术服务队伍,以指导基础料的生产。
③调整复合预混料的组分与浓度,将匹配要求很高的氨基酸或药物等留给用户添加(如生产0.5 %的以微量元素与维生素为主的复合预混料),或者将钙磷食盐等均包括在内,生产3-6%的复合预混料,这样对养殖户可减少使用的品种,对饲料厂,则可以直接入仓,用配料称进行配料,从而提高了方便性,在那
—262—
些能量饲料、蛋白饲料均很丰富的农村有着较大的发展前途。
2)高浓度分类预混料
如常用的浓度为0.01-0.1%(指最终配合饲料中所用比例)的维生素预混料(多维)及浓度为0.1-0.5%的微量元素预混料。此外,还有单项的硒预混料,药物预混料,甚至抗应激或防病治病的某些专用预混料等等。前者多适合于大中型饲料厂使用,后者也可直接在饲养场使用,但须特别注意其使用要求与条件。
这一类预混料的特点是:
①在计量混合条件较好的工厂可以通过稀释预混后添加,也可以人工或通过自动微量配料秤直接添加。
②可以较好地解决预混料的配伍禁忌、稳定性、吸水性、静电感应等问题。这种分类预混料的分级问题也易得到控制。
③数量少,易运输处理,预混厂的能力能充分发挥,载体稀释剂等问题也易解决。
④通用性,适应性较复合预混料广,如不同的肉鸡料可用一种维生素预混料,AA鸡、黄羽鸡,它们的前、中、后期等均可以通过不同添加量来加以解决。这是复合预混料难以做到的。
⑤其他如科学配方、产品标准化等预混料的一般优越性它们也能具备。
由于在这一类预混料中均不加氨基酸,从而避开了氨基酸平衡、基础料匹配等营养问题,因而增加了它的通用性,减少了技术服务的工作量,但显然,对于一些计量混合设备较差,缺乏营养配方技术,生产管理跟不上的小饲料厂及饲养单位,直接使用这一类预混料常常难以保证配合饲料的最终质量。
应该说,使用这一类产品,只要其水平档次合适,只要在保质期内,只要其有效成分保证值得到生产厂的信守,就能够保证其质量。
3)基础预混料(料精)和浓缩饲料
这是复合预混料进一步扩大包含有不同蛋白组分的中间产品,前者不包括大宗的饼粕(可包括鱼粉等优质蛋白及养殖户不易购得的蛋白料),数量可占5—10%左右;后者则包括除能量料(饲料粮及糠麸)以外的所有部分,其最大的比例高达40%左右。它们的特点是:
①它包括了绝大部分关键性的组份,作为农村养殖户的补充料,可大幅度提高他们手中饲料粮的饲料效率,并可减少他们凑齐各种原料的麻烦。
—263—
②对浓缩料的生产厂来说,可以充分利用某些低值饼粕与副产品,并以预混料甚至添加油脂等补其不足,特别有利于以较低的成本达到养殖户自配自用不可能达到的水平。此外,在农民难以解决的油脂添加,药物添加剂的使用方面,浓缩料生产也可加以解决。
③通用性极强,对饲料粮匹配的要求不高,售后的技术服务要求也不高。
根据我国农村养殖业面广量大又分散的实际情况,这类浓缩料生产的发展潜力很大,前景极其广阔。
4.预混料的生产要求
人们常把预混料看作是配合饲料的心脏部分,一方面它在配合饲料中发挥着多功能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其组分极其复杂,品种多、数量少、物理化学性质又相差极大,而且在安全稳定等方面存在种种问题,这就大大增加了生产的复杂性。预混料的使用效果如何固然与用户的合理选用有关,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预混料本身的内在质量和与之配合的技术服务。
如何才能科学地生产优质预混料呢?从影响预混料质量的因素来看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配方的科学性
预混料的配方必须根据安全、优质、高效、低成本的原则设计并选用原料。要根据动物营养与饲养学的最新成就及当地的生产发展水平与条件来设计预混料的档次及主要成分的含量;对于大部分不影响安全的组份,如营养性添加剂等,加多了增加成本,加少了影响饲养效果,掌握适量乃配方之技术关键。要根据国内外的有关法规及当地的生产水平及疫病状况决定药物性添加剂及某些敏感成分(如硒、高铜等)的品种、用量、用法;这方面必须要有足够的科学根据和必要的实践经验,否则一旦出现差错其后果极为严重。
2)配料的准确性
科学的配方要靠精确的计量配料来实现,要保证严格按配方要求准确配料就要有先进的计量设备及合理的工艺。在国外,自动化的微量配料称虽已逐步推广使用,但是,对于小品种采用人工称重添加,国内外仍在广泛使用,关键是科学的管理必须跟上。
预混料生产对各类计量配料设备的准确与稳定性均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对
—264—
有关设备要加强监督定期校准,对操作必需严格管理。对于添加量小又会影响安全的药物,如硒、高铜等添加物,在计量与稀释上要特别小心。对于粒度极细比重又轻的维生素等组份则要防止吸风与静电吸附、残留等造成的损失从而影响产品的含量。
3)混合的均匀性
选择好适当的混合机,要有保证均匀混合并防止分级的工艺,尽量减少因下落、振动、提升、风运等带来的影响。在管理方面,要正确地确定混合时间,选择合适的载体与稀释剂,严格控制添加物的细度,规定加料顺序,添加油脂等等。所有这些,均有助于均匀混合并防止出机后的分级。
4)质量的稳定性
按配方所添加的各种组份在预混料中常因氧化吸湿返潮,相互作用等而有损失,其损失的程度和预混料组成、配伍、储藏条件及储藏期有关。一般地说在微量元素中以碘的氧化、升华、铁的氧化较为严重;在维生素中,以脂溶性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及维生素C损失严重,含有结晶水的硫酸亚铁、硫酸锌、碘化钾及氯化胆碱等对维生素的影响最大。预混厂必须严格选择稳定的原料或进行必要的预处理,注意并防止组分间的配伍禁忌,选择适当的载体与稀释剂,添加抗氧化剂,采用适当的包装等等。一方面采用上述措施尽量保持其质量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还要尽量改善储藏条件降低成品的温度,减少储存与周转的时间(一般不要超过一个月,最长三个月)以减少损失。最后,维生素A、维生素C等还必须适当超量添加(高于保证值),以补偿保质期内可能发生的效价降低的问题。
在生产厂容易发生的影响预混料质量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设备残留所带来的污染与交叉污染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产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而且某些药物等组份还会给安全带来问题。工厂必须千方百计改进设备减少残留。另外在管理上则要建立科学的换批顺序与清洗制度,以减少污染、交叉污染及其影响。
5)使用的方便性
为了方便使用并充分发挥预混料的功能,首先要尽量地使品种多样化、系列化以适应不同用户与水平的要求,加强与基础饲料的配套性。在我国,对各种系列与品种不仅要提出明确的有效成分的保证值,而且,最好也能推荐基础饲料的参考配方,这对于组份复杂的复合预混料更有必要。
在浓度与包装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配合饲料厂或饲养户加工设备与管理的
—265—
特点及对预混料的特定要求,尽量做到与用户的混合机与计量设备匹配。例如,针对无预混工段的中小饲料厂500公斤的主混合机,将1%复合预混料制成5公斤的小包装,每次用人工投一包就是一例。总之,既要保证配合饲料的质量,又要方便他们的使用,把使用中的麻烦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最后,应该强调预混料毕竟是生产配合饲料时的一项中间产品,配合饲料的种类与要求变化是很大的,预混料生产时考虑再周到都很难完整地与各类配合饲料的生产相配套。因此,各预混料生产厂必须在上述基础上抽调各类技术骨干做好售后的技术服务工作,使用户充分认识预混料产品的特点,指导他们严格掌握用量用法,防止产品的变质失效与分级,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其质量。
微量元素的前处理与选用
1.微量元素对维生素稳定性的影响
在我国的预混合饲料工业中,人们对微量元素前处理问题的重视主要是对其吸湿返潮、粉碎难、易结块等感到头痛。其实,最严重的问题还在于它们对维生素稳定性的影响。实际工作中诸如微量元素的种类,结晶水去除与否等对维生素稳定性的影响如何?微量元素预处理及载体烘干的必要性如何等问题, 均是当前我国预混合饲料生产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为确定不同种类的微量元素对VA的影响,我们首先做了各微量元素对稳定性较差的维生素A胶囊单独影响的单因子试验,以种鸡预混料配方中有关成分按其相对比例进行配合(如FeSO4·7H2O 6.2g+VA 2g),测定结果如表3。
由表3实验结果可知,在各种微量元素对VA胶囊影响的单因子试验中,含7个结晶水甚至有游离水的硫酸亚铁,无论是工业级产品还是试剂级产品都对VA影响较大。含有7个结晶水的硫酸锌对VA 的影响也较大;而含结晶水较少的硫酸亚铁对VA的影响较小。单独的氧化锌、碘化钾、一水硫酸锰、氧化锰及五水硫酸铜对VA胶囊均无影响或影响很小。
在几种微量元素相互的作用下,VA的稳定性观察(表4)表明:在KI与CuSO4·5H2O共同作用下,VA损失严重,而KIO3与CuSO4·5H2O配伍时或KI与CuSO4配伍时贮藏后,VA的留存率基本未受影响。
—266—
表3 单项微量元素对VA胶囊的影响
(40℃密封贮藏30天)
微量元素的类型、规格
VA留存率%
注
FeSO4·2H2O
(AR)
99.2
FeSO4·7H2O
(AR)
7.8
结块、深棕色、有异味
FeSO4·9H2O1(工业级,无锡钛白粉厂)
0.2
同上
FeSO4·2H2O
(同上)
100.0
ZnSO4·7H2O
(AR)
25.8
结块、深棕色、有异味
ZnSO4·H2O
(AR)
100.0
ZnO
(CP)
100.0
CuSO4·5H2O
(AR)
100.0
MnSO4·H2O
(AR)
94.0
MnO2
(CP)
98.2
KIO3
(AR)
91.8
KI
(AR)
91.4
1FeSO4·7H2O之外的游离水也折成“结晶水”计算。
表4 微量元素间相互作用对VA贮存留存率的影响:
(40℃密封贮藏30天)
微量元素的组成
VA的存留率%
KI+CuSO4·5H2O
KI+CuSO4·H2O
KIO3+CuSO4·5H2O
KIO3+CuSO4·5H2O+ZnO+MnO
KI+CuSO4·5H2O+ZnO+MnO
KI+CuSO4·5H2O+ZnO+MnO+FeSO4·7H2O
0.15
98.02
99.10
101.10
49.2
15.3
2.硫酸锌与氧化锌的比较
硫酸锌在矿物添加剂中的比例甚高,而本身又含有7个结晶水,在湿空气中易吸湿返潮, 这么多水分带入饲料中去,增加了很多不利因素。氧化锌与硫酸锌的生物效价相差不太大而国内资源丰富,以氧化锌取代硫酸锌后对亚铁的稳定
—267—
性、本身的吸湿返潮性能以及加工工艺均有所改善,在经济上,若以锌元素含量计,两者价格相差也不大,所以只要其中重金属指标合格,在畜禽饲料中选用氧化锌还是合适的。
表5 氧化锌与硫酸锌吸湿返潮性能及粉碎性能的对比
样品
分子式
外观
含水量
粉碎效率
吸湿增重
92.5%20-30℃30天
氧化锌
硫酸锌
ZnO
ZnSO4·7H2O
白色粉沫
斜方系柱状晶体
0
43.8
全通0.8毫米
无法粉碎
0.94%
53.6%
3.硫酸亚铁的干燥与包被
以FeSO4·7H2O为代表的硫酸盐作为矿物添加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粉碎与吸湿结块问题;
②本身的化学稳定性(易氧化成Fe3+);
③影响维生素的稳定性。
为了详细了解这些情况,我们将工业硫酸亚铁通过不同处理,得到不同含水量的硫酸亚铁,再分别测定其粉碎性能、对VA 的影响、 及与等量石粉混合贮藏后亚铁的氧化情况(表6)。试验表明含有较高结晶水甚至游离水的硫酸亚铁无法粉碎,且易氧化成高铁,严重影响VA 稳定性。以不处理的硫酸亚铁与石粉等混合后虽能粉碎,但易造成Fe2+的严重氧化而不可取。同时也说明日晒和低温烘干本身虽不影响亚铁性能,经干燥后确实可以延缓亚铁氧化的速度。
从以上情况可以知道消除原料中的游离水和结晶水是解决硫酸盐粉碎、提高亚铁稳定性的有效措施。但是,即使烘干亚铁,在潮湿的环境中也极易吸湿而引起亚铁的逐步氧化,因而我们最好能寻找一些材料对硫酸亚铁进行包被,使硫酸盐颗粒相互隔离,阻碍硫酸亚铁和其他添加剂接触并迅速发生化学反应的倾向,从而使亚铁趋于稳定。
使亚铁较为稳定的有效包被剂为硬脂酸盐(镁)、磺化木质素、麸皮、脱脂米糠、二氧化硅等。它们的用量分别为3%、10%、20%、30%。经包被后的硫酸亚铁放于40℃下贮存30 天后亚铁的留存率仍在88%以上。试验还表明(表7),包被对于维生素的保护作用更为显著。
—268—
表6 不同含水量的硫酸亚铁粉碎效率与稳定性的比较
工业级硫酸亚铁
处理条件
原料未
处理
离心脱水
日晒一天
日晒二天
晒二天半
低温烘干
含水(湿基%)
51.18
46.92
43.64
39.65
32.93
19.33
折合结晶水
亚铁/总铁(%)
粉碎性能
粉碎效率(%)
8.331
98.5
无法
粉碎
0
7.421
98.5
无法
粉碎
0
6.53
96.68
无法
粉碎
24.04
5.54
94.76
粉碎
困难
4.14
97.03
可以
粉碎
73
2.02
97.6
粉碎
良好
88.09
0~15℃,30天
密封
40℃,30天
4.9
2.95
60.1
5.8
85.21
68.9
90.52
78.9
10天
与等量石粉混合储存后亚铁/总铁(%)
湿度92.5%
25~30℃
30天
11.6
3
3.6
3.6
14.13
7.06
80.36
3.66
VA留存率40℃ 30天
0
51.3
100.4 1实际上是7个结晶水和游离水,只是为了直观,把游离水折合成结晶水。
表7 铁的不同处理对预混料1中VA胶囊和抗坏血酸稳定性的影响
(40℃密封贮藏30天)
铁 的 种 类
包被、处理
VA保留率%
VC保留率%
FeSO4·H2O
FeSO4·7H2O
FeSO4·7H2O
FeSO4·7H2O
FeSO4·7H2O
FeSO4·7H2O
FeSO4·7H2O
FeSO4·7H2O
烘干
--
10%滑石粉
20%麸皮(含水10%)
硬脂酸镁3%
硬脂酸镁5%
二氧化硅10%
磺化木质素20%
48.9
47.8
48.1
66.0
69.1
70.5
71.9
76.8
3.8
4.0
5.95
5.4
6.3
7.6
8.1
21.5
1复合预混料总量占配合饲料的0.5%。其他成分有:抗坏血酸、VA胶囊、硝基硫胺素、核黄素、B6、烟酸、D泛酸钙、505氯化胆碱(SiO2吸附剂,巴士夫公司)、ZnO、MnSO4·H2O、CuSO4·5H2O、KIO3,载体为麸皮(含水量10%)。
—269—
4.加工细度
作为饲料添加剂用的微量成分,都必须粉碎到一定的细度,以便均匀分布于饲料中。对微量的矿物元素,因其比重大于一般饲料,容易在移运中分级,因此加工细一些更有利于稀释剂或载体的稀释与承载。
对于微量元素原料的加工细度,西德规定应全部小于0.25mm(约为60目),其中25%-50%应小于0.1mm(约为150目)。意大利启萨公司规定,一般微量元素要达到0.1mm的细度,而碘、钴、硒等极微量成分应用球磨机粉碎到30μm左右(约400目)。美国(AFMA)则推荐微量元素预混料(包括载体或稀释剂)应全部通过35目,90%-95%通过100目。Pfeost等指出,为了使泊松分布中微量成分的随机分布的差异降到3%以下,一份样品中至少要有九百粒组分的颗粒(其重量相当于以最大粒径计约为100粒)就可防止该成分在养分供应及分析结果上的过大误差。若以我国《鸡的饲养标准》中有关肉用仔鸡对微量元素的需求量作为添加量,分别以一份日粮(100g)或一份化验样(10g)为单位,推算其最大粒径列于表8。
表8 肉鸡料中常用微量元素的粒径推算值
以100g
日粮推算
以10g
日粮推算
我国国标中
规定细度
原料种类
比重
饲料中添加量(mg/kg)
最大粒径(mm)
相当的目数
最大粒径(mm)
相当的目数
净孔边长(mm)
全通百
分数(%)
FeSO4·7H2O
FeSO4·H2O
MnSO4·H2O
ZnSO4·7H2O ZnSO4·H2O
ZnO
CuSO4·5H2O
KI
Na2SeO3·5H2O
1.9
3.3
2.95
1.97
3.28
5.4
2.3
3.1
1.75
395.7
264
169.1
219.9
137.2
62.2
15.7
0.46
0.22
0.735
0.485
0.478
0.497
0.430
0.280
0.235
0.066
0.062
25
40
40
30
40
60
70
230
-
0.341
0.485
0.2222
0.277
0.200
0.130
0.109
0.031
0.028
50
60
70
60
80
120
140
400
-
2.8
2.5
0.800
0.800
0.800
95
95
95
95
95
—270—
根据上述估算及其它情况,实际生产中的添加量常大于上述推荐量,所以建议铁、锌、锰等微量元素的粉碎细度应全通过60目,钴、硒、碘等极微量成分至少应粉碎至200目以下才好。
根据试验,作为预混料稀释剂使用的石粉,粒度太粗易产生分级,但过细则粉尘太多,且增加电耗,一般以全通100目的为好(表9)。
表9 不同粒度的稀释剂的稀释性能比较(混合10min)
粒 度
机内均匀度
(CV%)
下落分级后
(CV%)
振动分级后
(CV%)
稀释 剂
dgw
(μm)
显微镜下平均粒径(μm)
休
止
角
甲法
铁法
甲法
铁法
甲法
铁法
双飞粉全通325目
31
52°
4.8
2.4
7.1
3.9
4.4
2.0
单飞粉全通200目
44
46°
1.8
1.8
4.8
3.8
3.5
3.9
细石粉全通100目
82
43°
4.7
2.7
7.4
4.4
7.2
4.5
70-100目
186
32°
3.7
4.0
25.6
20.2
24.8
14.2
40-70目
318
33°
2.6
4.1
29.6
27.9
23.4
23.0
粗石粉
10-40目
948
33°
9.1
7.2
22.7
28.0
20.7
22.5
沸 石
78
5.1
4.0
6.5
5.5
7.7
2.7
痕量元素的添加技术
饲料中极微量成分硒、碘、钴等是畜禽生长、发育、生产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由于这三种元素的添加物添加是极微量的,亚硒酸钠等为剧毒且易吸湿返潮,KI的化学性质又很不稳定, 因此在预混合饲料生产中一直存在着硒的混合均匀问题、添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及碘化钾中碘的析出损失等问题。
⒈ 硒、钴、碘均匀添加技术
目前国内外在硒的添加工艺上大体有两种方案,一是用微粉碎设备粉碎后逐步稀释, 另一类则采用溶解成液体后使其吸附于载体再行稀释的方法。生产中也存在微粉碎设备细度的掌握,粉尘及操作安全等种种问题。
—271—
我们进行了三项试验,①以简单可靠的球磨机为粉碎设备,将亚硒酸钠等烘干后再加一定量的稀释剂或稳定剂进行球磨后再用不同的混合机逐步稀释。②将亚硒酸钠溶解于少量水中直接喷洒在载体上(液体喷洒工艺)。③溶解于少量水中再用吸附物吸附混匀,经烘干粉碎后再用稀释剂稀释(液体吸附工艺)。比较结果见表10。
表10 三种添加物的球磨粉碎效果
添加物
(粉碎物)
稳定化剂
(或稀释剂)
比例
粉碎
时间
(hr)
粉碎后平均粒径
(μm)
粉碎后
最大粒径
(μm)
标准差
(S)
(μm)
1:1
6
10.1
17.4
3.9
双飞粉
1:9
5
13.4
20.2
4.1
1:1
6
11.4
18.0
4.4
滑石粉
1:9
2
14.1
24.1
6.7
1:0.5
6
14.7
22.2
4.2
Na2SeO3
硬脂酸 钙
1:1
4
13.8
28.1
5.2
滑石粉
1:1
5
10.6
20.8
3.6
硬脂酸钙
1:1
4
10.6
22.3
5.6
KI
双飞粉
1:1
5
10.1
18.1
7.1
CoCl2·6H2O
双飞粉
1:1
2
13.0
24.1
8.0
由表10可见几种极微量成分,无论采用何种稀释剂,用球磨机研磨2-6小时均可达到平均粒径 10--20μm (最大粒径20--30μm)。按照混合均匀必须保证每份样品(每日每只畜禽采食日粮量)中至少有九百粒添加物的理论推算,若以我国《鸡的饲养标准》中有关肉鸡对硒的要求量作为添加量(硒为0.1ppm, 亚硒酸钠为0.22ppm,实际添加量要大于此数),以100g为一日采食量则平均粒径的要求为30μm(最大粒径为62μm),以10g为一日采食量则分别为13.8μm(最大粒径为28.0μm)。由此可见其研磨细度是完全合格的,表11表明在逐步稀释后的混合均匀度也是很好的。
—272—
表11 “球磨粉碎”制成含硒预混料的混合均匀度
预混料类别
含硒量ppm
预混
次数
球磨时所用稳定剂或稀释剂
硒的混合均匀度(CV%)
混合机与条件
高浓度含硒预混料
4500
1
滑石粉(1:1)
3.4
实验室试验
HJJ-13型
微量元素
预混料
75
2
硬脂酸钙(1:0.5)
4.6
同上
同 上
75
2
双飞粉(1:1)
4.4
同上
同 上
75
2
滑石粉(1:1)
5.5
生产试验HJJ-71型1
1为验证对比,在无锡饲料添加剂厂,用自己制做的“高浓度”硒预混合料作为硒添加物,用其(HJJ-71型)混合机及其它原料生产添加浓度为 0.2%的肉鸡微量元素预混料。
表12 “液体添加工艺”制成含硒预混料的混合均匀度
液体
添加
预混料类别
预混次数
含硒量
(ppm)
吸附物
载体或
稀释剂
硒的混合
均匀度CV%
混合机与条件
高浓度含硒预混合料
1
约3000
/
双飞粉
5.9
HJJ-18型实验室试验
微量元素预混合料
2
75
/
双飞粉
7.0
同上
高浓度含硒预混合料
1
4500
/
滑石粉
6.0
同上
微量元素预混合料
2
75
/
滑石粉
4.1
同上
液体喷洒工艺
微量元素预混合料
2
75
/
滑石粉/双飞粉
4.3
HJJ-71型无锡添加剂厂生产试验
高浓度含硒预混合料
1
4500
滑石粉
滑石粉
4.6
HJJ-18型实验室试验
微量元素预混合料
2
75
滑石粉
滑石粉
4.4
同上
液体吸附工艺
微量元素预混合料
2
75
滑石粉
双飞粉
4.3
HJJ-71型无锡添加剂厂生产试验
—273—
表12的材料显示采用液体喷洒工艺或液体吸附工艺,只要操作细致也都能达到均匀混合的要求。但是,在工艺的简烦、操作难易、安全保障及设备要求等方面,几种工艺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别:
①液体喷洒工艺要求液滴要充分雾化后才能保证均匀,但雾化的液滴,不仅容易喷洒于载体之外, 影响计量,更重要的是存在影响操作者健康等安全问题。在敞开的条件下这一情况尤为严重。此工艺中吸水的载体若不烘干也会影响物料的储藏性能。
②液体吸附工艺需要烘干与粉碎,工艺也比较繁琐,也存在相应的安全问题。
③固体粉碎逐步混合稀释的工艺,为国外大部分工厂所使用,若采用引进的微粉碎机则存在粉尘较多,影响安全的问题,且因产量较大,操作时加入过多的稀释剂会不会影响成份的计量与均匀度尚待深入研究。相比之下采用球磨法则设备国产、价廉、工艺与操作简单,它并有超微粉碎及两种以上物料均匀混合的功能。采用专用球磨坛也不需每次清扫,可在实验室条件下操作,添加适量矿物油可完全控制粉尘,所有这些均可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再者,国产的球磨机与球磨坛具有不同型号, 小者1升,一次最少可加工 50g样品;大者,16升×2,一次可加工20Kg以上的物料。一台设备即可完全满足大型预混料厂甚至全国集中生产之需,值得大力推广。
2.碘的稳定性及其选择、处理
我国饲料工业生产中,过去大量使用的碘的添加物以碘化钾(KI)为主,这是因为碘化钾价格较为便宜,且来源丰富。
在饲料中,尤其在预混料中未经处理的添加剂碘化钾极不稳定,易被空气中的氧及饲料中的其它微量元素的作用而氧化,导致其生物活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除此以外,碘化钾与其它微量元素(如硫酸铜)配伍时,对维生素A有强烈的协同破坏作用。这些都是饲料生产极为头痛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表13结果可知,在相同条件下,无论哪种添加工艺,有机物载体麸皮、脱脂米糠、次粉都对KI的稳定性影响极小或无影响,这可能是它们对KI具有隔离作用的结果;而无机载体双飞粉, 海泡石都对KI影响较大,使碘的损失率高达32—64%(60天内)。此外,这一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固体添加工艺”及“液体添加工艺”中是否去除外加水分,都对碘的稳定性的影响无差别,或差别不大。
—274—
表13 预混料中载体或稀释剂的性质及种类对KI稳定性的影响
碘的留存率(%)
载体或稀释剂种类
KI的添
加工艺
去除外
加水份
30天(40℃)
60天(40℃)
备注
麸皮
液体添加
液体添加
固体添加
否
是
/
92
90
91
93
94
90
无结块无变色
次粉
液体添加
液体添加
固体添加
否
是
/
104
90
96
104
92
97
无结块无变色
脱脂米糠
液体添加
液体添加
固体添加
否
是
/
97
96
96
90
91
92
无结块无变色
双飞粉
液体添加
液体添加
固体添加
否
是
/
86
70
87
68
62
63
结块变色
海泡石粉
液体添加
液体添加
固体添加
否
是
/
72
56
68
33
38
36
严重结块变色
由表14实验结果可知,在高温、长时间贮存的剧烈实验条件下,采用“磺化木质素”或硬脂酸钙对KI进行包被前处理,几乎能够完全保护碘及VA;相比之下使用还原剂Na2S2O3虽然对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对VA几乎无任何保护作用(VA几乎全部损失)。而采用滑石粉作为隔离物,对碘及VA无任何保护作用。此外,未经任何稳定化前处理时,则KI损失极大,而VA几乎完全损失。若用KIO3或Ca(IO3)2 取代KI则碘几乎不损失,同时VA也几乎无损失或损失很少,这进一步证实了这两种碘酸盐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在预混料特别是无有机成分的微量元素预混料中使用不处理的KI是不行的。用本试验推荐的磺化木质素包被KI或硬脂酸钙进行包被的稳定化前处理,能够保护KI及维生素。此外由于KIO3,Ca(IO3)2在生物学效价上与KI相差不大,稳定性很好,特别是国内已经投产的碘酸钙由于工艺性能较好,可完全取代KI。
—275—
表14 KI的稳定化前处理对碘及VA的保护效果
碘的留存率(%)
KI的稳定化前处理
添加工艺
载体(稀释剂)
30天
(40℃)
30天
(40℃)
VA的存留率(40℃60天)(%)
备 注
/
固体添加
固体添加
双飞粉
海泡石粉
87
56
63
38
<0.5
<0.5
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
(与KI共同溶于水)
液体添加
双飞粉
98
83
<0.5
严重结块
用滑石粉隔离KI
固体添加
双飞粉
91
62
<0.5
严重结块
磺化木质素包被KI
固体添加
双飞粉
99
95
91.0
无结块
硬脂酸钙
包被KI
固体添加
双飞粉
94
92
104.0
无结块
KIO3代替KI
固体添加
双飞粉
98
98
101.0
无结块
Ca(IO3)2
固体添加
双飞粉
97
96
97.0
无结块
维生素的保护技术
1.维生素的稳定性
各类维生素是饲料中使用普遍价格较贵的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同时,它们也是一些化学稳定性较差,在加工贮藏中损失较大的组份,因此,在预混料的生中如何千方百计地保护维生素,尽量减少它们的损失也是预混料加工中的技术关键。
许多维生素容易受到氧化作用与光化作用的破坏,在温度高,水分大,光照强的条件下损失更大,据罗氏公司报导,单项维生素在不同温度贮存两年后的损失也十分可观(表15)。
在所有的维生素中又以脂溶性的维生素A,D与水溶性维生素C最易损失。
—276—
表15 维生素浓缩料中单项维生素的存留量
24个月贮藏后存留量百分比
温度
5℃
室温
35℃
维生素A
维生素D3
维生素E
硫胺素硫酸盐
核黄素
盐酸吡哆醇
烟酸
泛酸
叶酸
维生素B12
100
99
98
98
100
92
99
98
95
100
94
100
93
97
100
92
99
93
93
93
58
66
87
80
100
82
99
32
90
43
维生素A的有效成分视黄醇的双键极易氧化失效,用于饲料添加剂时除必需合成维生素A醋酸酯或棕榈酸酯外,还须进行微囊化处理,过去多制成明胶包被的微胶囊,近年国外厂商及国内引进的设备多生产以明胶为基质但外围再以疏水性变性淀粉复盖的“微粒粉剂”,从而在抗氧化与抵抗机械损伤方面均有所提高。
维生素C的有效成份为抗坏血酸,在不良的贮存条件或在受热时损失更为严重。(通常条件下大部分损失,存留少量)制成抗坏血酸钙或经包被稳定化处理后有所改善。近年来,饲用维生素C大多已制成稳定性较好的抗坏血酸的磷酸酯或硫酸酯。因此,在选用原料时必须认真地加以区别。
2.预混料生产中影响维生素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在预混料的加工与贮藏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维生素的稳定性,就预混料本身看,主要为微量元素、氯化胆碱及载体稀释剂的含水量和它们互作的综合影响。
1)微量元素及其处理的影响
各种单项微量元素对维生素稳定性的影响在前面已作了讨论,兹将几种影响最大的微量元素铁、锌、碘等经不同处理后制成预混料,研究其对稳定性较差的
—277—
VA胶囊和抗坏血酸的综合影响(如表16)。
表16 微量元素的处理对预混料1中维生素的综合影响(40℃密封储藏30天)
微量元素组合
VA存留率%
VC存留率%
FeSO4·7H2O,ZnSO4·7H2O,KI
FeSO4·7H2O包, ZnSO4·7H2O,KI
FeSO4·7H2O包, ZnSO4·7H2O, KIO3
FeSO4·7H2O包, ZnO,KI,
FeSO4·7H2O包, ZnO, KIO3
0.67
17.8
38.9
34.0
76.8
0
2.0
6.3
3.0
21.5
1其它成分有:抗坏血酸,VA胶囊,硝酸硫胺素,核黄素,B6,烟酸,D-泛酸钙,50%氯化胆碱(巴士夫公司),MnSO4·H2O,CuSO4·5H2O,载体为麸皮(含水10%)。
表16的材料表明,由不经处理的FeSO4·7H2O,ZnSO4·7H2O,及KI制成预混料,储藏中VA、VC的留存率极差;FeSO4·7H2O 经包被处理,用ZnO代替ZnSO4·7H2O,用KIO3代替KI对维生素稳定性均有改善,三者处理或选择好则使VA 、VC 留存率大幅度提高。
2)氯化胆碱的影响
在复合预混料中是否添加氯化胆碱以及氯化胆碱来源的影响如表17。
表17表明,氯化胆碱对VA 、VC 有严重的破坏作用,对VC的破坏作用更大,这一破坏在微量元素(含水硫酸盐)协同作用下进行;采用ZnO,KIO3及硫酸亚铁经包被处理能得到较明显的改善。
表17 氯化胆碱对VA、VC稳定性的影响(40℃下储藏30天)
配方组成
氯化胆碱
微量元素
其它成分
VA保存率%
VC保存率%
FeSO4·7H2O,ZnSO4·7H2O,KI等
0.67
0
50%SiO2 吸附剂(巴士夫)
FeSO4·7H2O包, ZnO, KIO3等
76.8
21.5
FeSO4·7H2O,ZnSO4·7H2O,KI等
69.1
21.1
50%麸皮吸附剂(日本)
FeSO4·7H2O包, ZnO, KIO3等
82.9
33.7
FeSO4·7H2O,ZnSO4·7H2O,KI等
38.2
79.3
不加
FeSO4·7H2O包, ZnO, KIO3等
VA胶囊、抗坏血酸麸皮(含水10%)及其它维生素
83.3
100.0
—278—
3)载体的种类与含水量
试验表明,载体含水量的影响很大,含水量7%者稳定性好,10%者稍差,13%者损失很大;在不同种类的比较中,以脱脂米糠稳定性为好,麸皮次之,玉米粉较差, 水分较高时不同载体之间的差别较为显著。
表18 载体种类及含水量对维生素稳定性的影响(40℃下储藏30天)
配 方 组 成
保留率%
载体含水量
载体材料
其 它
VA
VC
麸皮
65.3
32.7
米糠饼
VA胶囊
68.4
43.7
米糠粕
抗坏血酸
54.9
41.3
7%
玉米粉
FeSO4·7H2O
75.2
44.2
麸皮
ZnSO4·7H2O
57.1
23.0
米糠饼
MnSO4·H2O
63.9
25.4
米糠粕
CuSO4·5H2O
61.8
34.8
10%
玉米粉
KI
39.5
25.5
麸皮
50%C.C(麸皮吸附)
9.6
5.0
米糠饼
VB1,VB2,VB6
29.4
8.25
米糠粕
烟酸
36.9
10.3
13%
玉米粉
D-泛酸钙
18.5
7.3
总之,微量元素中的铁、锌、铜等离子均是VC、VA氧化的强氧化剂或触媒,载体含水量的增加, 强吸湿剂氯化胆碱与硫酸盐的协同作用,均使预混料中水分的活度增加,反应活化能随水分的活度增加而下降。降低载体含水量,使用不溶性的氧化锌,对硫酸亚铁进行包被处理,合理使用氯化胆碱等均可使维生素的破坏作用受到抑制。
3.减少维生素损失的技术措施
根据上述各项试验结合我国的具体生产条件,提出制造复合预混料时减少维生素损失的条件如下:
—279—
维生素
VA微粒粉剂
VD3
VC抗坏血酸的硫酸酯磷酸酯或稳定化VC
微量元素
氧化锌
脱水酸亚铁(包被)
碘酸钙
脱水硫酸铜
氯化胆碱
使用尽量干燥的50%的吸附剂(最好直接加于配合饲料中)
载体
脱脂米糠或麸皮,含水<10%(最好<7%)
根据笔者的试验与经验,只要达到以上要求,所制造的复合预混料在40℃30天贮藏中(大体相当于过夏三个月),VA的保存率可>90%;VC的保存率可>80%。
以上还是在未加抗氧化剂的条件下所得结果,所用VA胶囊和抗坏血酸的稳定性也较差,实际生产中除了要选用稳定化的VC及VA微粒粉剂外,还必须在预混料中外加一定量的抗氧化剂,并外加必要的“超量”以保证使用时维生素含量不低于保证值。
载体与稀释剂的选用
1.载体与稀释剂的要求
预混料的生产常常需要使用载体与稀释剂。
载体是一种能接受和承载粉状活性成分的物质,它本身是一种非活性物质,但是能够与一种或多种活性微量组份相结合,改变其物理性质,亦即在载体与微量组份混合后微量组份的流动性和外观等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稀释剂:能和一种或多种活性微量成分相混合以稀释其浓度,它与活性微量组份混合后,其物理性质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稀释剂一般也不具备承载能力。
作为载体与稀释剂的共同条件有:
—280—
无毒性,有营养价值,其营养成分最好与一般饲料接近,不影响营养平衡。或者其本身就是配方中所需的某种原料。
容重比重与活性成分相近,能自由流动,不结块。
PH中性或接近中性,化学性质稳定。
含水量低,不吸湿返潮。
粒度合适,稀释剂的粒度应和所稀释的活性物质相近(30-200目),但作为载体可以适当粗一点(30-80目),以便承载微粒。
作为载体除满足以上要求外,还要求与活性成分混合良好,特别是最好表面粗糙具有对微粒的吸附,粘滞或把持的能力。为此,优良的载体其粗纤维的含量常常稍高些(10%或以上)。
在我国,石粉、沸石粉、细玉米粉、玉米蛋白粉等常用作稀释剂,而脱脂米糠粉、麸皮、次粉、DDG等均可用作载体。
2.常用载体稀释剂性能的比较
我们国家可作载体的品种有脱脂米糠、麸皮、玉米粉等,其中麸皮有粗麸、细麸、小麦加工中的其它副产品黄粉、次粉也可利用。作稀释剂的石粉有粗有细,还有贝壳粉可以利用。针对上述种种可供使用的品种,就其混合性能及使用特点,结合我国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比较,为预混合饲料的生产提供技术依据是完全必要的。
我们先在实验室用小型混合机进行混合试验,再将出机后的物料进行模拟的分级试验(振动分级,下落分级)并作载体承载性能的分析,这样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并在不同的工厂进行了生产试验(流程不同的引进厂与国产厂)。我们将几种常用的载体与稀释剂分别与示踪物混合20分钟,测定其机内的混合均匀度及出机后物料振动分级与下落分级后的混合均匀度,结果列于表17。
从表17可知,物料经混合20分钟后,在混合机内取样测定混合均匀度,除贝壳粉组甲基紫法略高于 5%外,结果均在5%以下,而且接近示踪物随机分布所可能达到的最佳均匀度,此一组数据除了说明试验用混合机的优良性能外,此时并不能用来比较载体的混合性能,将混合后的物料作分级试验时即可看出,它们因承载性能不同而形成了明显的差别。其中以米糠饼粉的性能最好;无论承载数量少、比重轻的甲基紫(物理性能与维生素相近),或者比重大、数量多的硫酸
—281—
亚铁,其效果均很好。而玉米粉,特别是稍粗的玉米粉,效果则很差。使用双飞粉(通过 250目的细石粉的商品名)贝壳粉等做微量组分的稀释剂时,效果虽差于米糠饼粉,但以粒度极细的双飞粉稀释硫酸亚铁时,分级现象不太明显,而使用粒度较粗的石粉及贝壳粉时,则效果很差,其中以甲基紫法为甚。
表19 各种载体与稀释剂混合与分级性能比较
载体与稀释剂
麸皮
米糠饼粉
细玉米粉
双飞粉
石粉
贝壳粉
粗玉米粉
甲基紫法
2.0
3.6
3.0
4.0
4.9
6.3
3.0
混合机内混合均匀度CV%
铁比色法
3.0
2.8
1.5
1.7
3.0
1.5
2.7
甲基紫法
11.0
7.2
8.7
15.0
27.7
21.7
16.5
下落分级后混合均匀度CV%
铁比色法
12.8
4.9
7.0
4.2
17.8
19.6
17.3
甲基紫法
4.3
6.7
27.1
6.4
20.1
15.0
28.0
振动分级后混合均匀度CV%
铁比色法
20.8
3.4
33.5
11.0
13.9
4.5
46.8
比较载体与稀释剂的相对承载力时,其结果与分级试验的情况相吻合,如贝壳粉对甲基紫的承载能力极差(图1),而麸皮的承载能力很好。根据上述实验室的结果,我们又选择了三个典型工厂(由国外引进的流程较长的某预混浓缩饲料厂,流程较短的某预混合饲料厂及我国自行设计的流程较短的某预混浓缩饲料020406005101520混合时间(分)相对承载能力%贝壳粉麸皮
图1 混合时间与相对承载力(70目筛筛析,甲基紫法)
—282—
厂)进行了扩大生产试验,与实验室的结果一致。均说明生产维生素预混料及复合预混料时载体以脱脂米糠为最好,麸皮以及类似的次粉次之,玉米粉最差;生产微量元素预混料的稀释剂以细石粉为好。
预混料的添加与混合
1.稀释预混的必要性
通常认为,为了保证微量组分的计量方便及混合均匀,对于用量很小的组分必须先经预混稀释后才能应用。
但是,近年来预混料厂常用的关键设备如混合机等有了很大的改进,自动配料的微量配料称的出现及其改进对预混料厂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在一定范围内(大体上为1/10万),微量成分直接添加在饲料中与预混后添加相比,在预混中不同稀释比之间相比,并不影响其最终的混合均匀度。这就使得那种添加量在0.2%以下的组分必须经过预混合才能保证均匀的传统观念受到了挑战。
又如,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微量配料称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称量的技术与精度。
八十年代初,国际上较好的微量配料系统的绝对误差已达到5g以下。因而,可将0.5kg的微量组份计量后直接添加于0.5-2吨的混合机中。到了九十年代初,已能把上述绝对误差降到1克。就此有人甚至提出了“饲料工厂的预混工序可以完全省略”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够全面的。首先,预混合不仅仅为了解决微量组份的混合与配料问题,通过预混合提高其稳定性和解决配方的全价性是格外重要的问题,就是从计量配料与混合本身来看,通过稀释剂的稀释混合或载体的承载混合,一是可以提高混合速率、缩短混合周期;二是通过承载混合可以防止混合后的分级;三是还可以减少因气流、粘滞、输送残留等对微量组份造成的损失,减缓各种因素对添加与混合过程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还可以通过稀释减少达到配料称所要求的最小添加量。
根据以上特点及我国的设备条件和管理水平,笔者建议,对于每种微量组份凡每次添加量小于0.1%或者其绝对添加量小于0.5kg者,都应事先加以稀释、预混。
2.混合均匀度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影响饲料混合均匀度的因素很多,成品混合均匀度差的原因可来自两个大的
—283—
方面,一是本来就未混合好,二是在混合后又重新发生分级现象。
混合的好坏首先取决于混合机的性能,优良的混合机混合强烈,混合速度快,搅拌器与机壳的间隙小,无死角,不漏料,不偏流。其次,混合机使用时的操作管理,例如最佳的混合时间,合适的装满系数。科学的加料次序等对混合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物料在出混合机后的输送,下落,振动的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分级现象,这常常是成品实测均匀度差的重要原因,其中又以风运和进入料仓时的自由下落的影响为最大。应该特别注意的是,风运对批量小,粒度细的药物,维生素等添加剂的影响,及运输过程对配合饲料自动分级的影响都很大。我们在某厂所做调查测定中发现,该厂预混合原料经人工准确称重后风运提升,由于其中不少轻而细的颗粒被吸入布袋过滤器,经卧式螺带混合机批量混合后的预混料(连续5批料共取15个样品分析),用甲基紫法测出的变异系数竟高达23.8%,成品中甲基紫含量的平均值只有理论添加量的2/3,而布袋过滤器的粉尘中,甲基紫含量分别为成品中浓度的89倍与55倍。
近年来从欧州引进的饲料厂大多采用风运,料仓的高度较大,经预混合后的物料在此情况下分级严重,例如,从国外引进的某厂,预混料由500公斤的主混合机混合15分钟后经长距离的风运(高浓度压运),由分配器落入15米高的配料仓(17号料仓),再打包或配制浓缩料。
我们分别以石粉、玉米粉、麦麸、脱脂米糠为载体或稀释剂生产了用量为1%的猪复合预混料,在机内,出机及料仓下取样分别测定其混合均匀度,如表20。
表20 风运与自流对某厂预混料分级的影响(CV%)
15分钟取样
出机取样
17号料仓下取样
载体
甲基紫法
铁法
甲基紫法
铁法
甲基紫法
铁法
石粉
10.16
7.23
8.12
7.59
5.86
13.59
玉米粉
5.11
6.90
7.40
7.93
13.94
11.39
麸皮
6.69
7.07
7.38
8.97
11.32
6.12
脱脂米糠
5.80
6.21
7.38
5.67
7.94
10.26
由表20可见,该厂的预混料经风运进入落差较大的料仓后产生较为严重的分
—284—
级,由于该厂所用硫酸亚铁的细度不够,其分级又较甲基紫严重,不同载体比较,脱脂米糠与麸皮优于玉米粉。
为了减少上述情况下的分级,一般气力输送多用于原料而避免用在混合后的成品中,当落差较大的自流时,为避免分级常常在中途装上淌板,使物料沿淌板下滑以避免分级;最后在预混料中使用油脂增加物料间的粘附力也是防止分级的好办法。
3.添加油脂
在预混合饲料生产中添加油脂非常必要,一般认为其作用为减少粉尘、降低微量成分的损失、提高载体的粘附即承载能力、减少分级、消除静电以及使微量活性成分隔离空气起到某种包被作用等等。由于我国缺乏这方面的实践,原料条件也不一样,因此对油脂添加效果,油脂品种及添加量等均做了研究比较(表21)
表21 预混料中添加油脂的作用
机内CV%
振动CV%
下落CV%
下落后活性成分损失
加油品种
添加量
铁
甲
铁
甲
铁
甲
粉尘飞
扬量%
铁
甲
液体石腊
(白油)
1%
2%
3%
4%
3.0
3.6
3.3
2.6
2.6
2.9
2.8
2.9
4.9
3.5
5.2
3.6
3.7
5.8
3.6
3.5
5.7
5.9
5.3
4.7
5.9
4.5
5.8
3.1
9
8
8
7
11%
10%
10%
9.5%
12%
11%
9%
7%
菜油
1%
2%
3%
4%
2.0
1.9
1.2
2.0
4.5
3.6
3.5
2.7
3.8
2.6
4.1
2.9
4.8
4.1
3.4
3.8
5.8
5.7
3.6
2.9
5.7
5.2
3.5
4.7
7
6
6
6
8.5%
7%
6%
6%
8.5%
8%
7%
7%
不加油
2.8
3.5
7.4
7.3
6.7
6.4
10
15%
14%
注:载体:麸皮。
添加物:甲基紫0.01‰(甲) 通150目硫酸亚铁0.5‰(通150目),(铁)混合3分钟后加油,再混5分钟后取样。
从试验中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⑴在预混料中加植物油或矿物油可减少粉尘20—50%,减少微量组分的损失30—50%,减少分级。添加量以1—2%为宜。
—285—
⑵矿物油可加7#、10#液体石腊(C11-C24 的饱和烃无嗅、无味),植物油用棉、豆、菜精炼油,添加量以1—2%为宜。
实践表明,植物油的质量极为重要,酸价高过氧化物值大的影响VA 存留量。植物油中需加抗氧化剂,矿物油则比较稳定。
关于油脂添加的顺序,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添加不当时油脂易与物料结成油团,当这油团中含有高浓度的微量组份时,则在以后的混合中就不易分布均匀了。为防止出现这些问题,一般有两种做法,一是先将载体与油脂均匀混合然后再加入微量成分再混合(先混合),另一种是将载体和微量组份混合均匀后再加油脂并混合。两者的共同特点是微量组份绝不能与油脂同时加入,以免形成高浓度微量组份的油团。
我们将上述两种做法也作了比较,即先按配方添加各种活性成分后和载体一起先混合3分钟,加油后混合7分钟上机取样。而先加油者在混合机内加入载体后加油先混合2分钟后再加活性成分,再混合8分钟后出机测定,结果如表22。
表22 油脂添加顺序对混合均匀度的影响
先 加 油3
后 加 油3
添加比例
铁CV%
甲CV%
油CV%
铁CV%
甲CV%
油CV%
添加物1
2
0.9
3.6
2.1
2.2
4.5
6.7
载体2
=
8
镜检无油粉结团现象
镜检有油粉结团现象
添加物1
0.5
=
2
2.0
1.3
2.3
3.7
载体2
=
9.5
镜检无油粉结团现象
8
1 添加物为生长鸡复合预混料。
2 载体为麸皮。
3 油脂:豆油,2%。
表22的结果表明,当载体中含粉量(载体本身的细粉及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粉末)较高而加油又稍多时,则后加油时会出现油脂和粉体结团的现象,而先加油者则较为正常,因而略优于前者。
4.混合时间的确定
在配合饲料加工的混合工序中,确定混合时间是保证混合质量的关键问题。
—286—
它是饲料厂确定混合周期及产量的主要因素,也是制定各台混合机操作规程的主要根据。
一般制造配合饲料时的最佳混合时间,多通过实际测定,制作混合均匀度──混合时间的特性曲线(简称混合曲线),取其达到混合均匀(CV=5或是10%,称为良好的混合)或达到最小变异系数(称为最佳混合状态)的时间为准。对于一般双螺带卧式混合机,3--5分钟的混合时间即可达到这一要求,但是在制造预混合料时,为了使微量添加剂更好地粘附或镶嵌在载体上,必须适当延长混合时间,以便达到承载的要求。
众所周知,经混合出机后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由于振动、下落、吸风等均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分级现象。预混料制造时不仅要保证出机后混合均匀度,而且要尽量减少后面的分级现象,这也许就是预混合料生产中要强调适当延长混合时间以保证承载混合的重要原因。从这一认识出发,我们模拟生产条件下的振动与下落,以观察混合时间的长短对分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一般混合与承载时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生产中确定承载混合的时间提供依据。
我们以一般认为性能较好的脱脂米糠(米糠饼粉)作为典型的载体,以双飞粉作为稀释剂的代表,作混合试验,并分别以甲基紫法及铁比色法作时间与混合均匀度的特性曲线(如图2、3)。这是一组良好的混合机所具有的混合曲线,混合4--5分钟时,混合均匀度的变异系数降到5%或5%以下,并趋向稳定。此后随着混合时间的延长,并无明显的变化。无论作为载体的米糠饼粉或是作为稀释剂的双飞粉,示踪物中无论是用作代表矿物元素的硫酸亚铁或是类似维生素的甲基紫,其均匀度均无明显差别。0510152005101520混合时间(分)混合均匀度CV%铁比色法甲基紫法
图2 米糠饼粉混合曲线
—287—
0510152005101520混合时间(分)混合均匀度CV%铁比色法甲基紫法
图3 双飞粉混合曲线
再将上述混合实验中经不同时间混合后的预混合料,作振动与下落的模拟分级试验(表23、图4),结果表明,以米糠饼粉作载体的预混合料混合5分钟后的样品在混合曲线中虽已接近“最佳混合状态”,但在振动实验与下落实验中分级比较严重,随着混合时间的延长,分级现象就明显降低,总的来看,混合10—15分钟即可趋于稳定。
表23 米糠饼粉经不同时间混合后的分级与承载试验
试验项目
5min
8min
10
min
12
min
15
min
18
min
20
min
甲基紫法
振动分级CV%
下落分级CV%
相对承载力%
17.1
11.7
40.2
8.4
12.0
41.8
8.4
10.0
54.0
67.0
8.6
10.5
69.8
70.8
8.6
7.2
71.4
铁比色法
振动分级CV%
下落分级CV%
相对承载力%
14.3
20.0
40.6
12.5
11.8
44.8
12.5
9.9
52.6
59.0
11.8
9.6
67.7
68.0
11.5
9.9
69.0
为了比较混合过程中载体承载示踪物的状况,我们用筛分试验测定了它们相对承载力(表23、图5)。结果说明混合5分钟后,随着混合时间的延长,载体的相对承载力明显提高,12—15 分钟时趋向稳定,其结果与分级试验基本一致。
—288—
0510152005101520混合时间(分)混合均匀度CV%铁比色法,下落分级铁比色法,振动分级甲基紫法,振动分级甲基紫法,下落分级
图4 米糠饼粉混合后的分级试验30405060700510152025机内混合时间(分)载体的相对承载能力%铁比色法甲基紫法
图5 混合时间与相对承载力的关系(米糠饼粉)
对用双飞粉作稀释剂的预混料所作分级试验则与以上结果不同,在混合均匀度达到要求(5分钟)后,继续混合并不能降低其分级现象(图6),在这种情况下似乎并不存在“承载混合”的问题,预混合料生产中的混合时间可以采用混合曲线中均匀度达到要求的时间,并无延长混合时间的必要。
—289—
图6 双飞粉混合后的分级试验5101505101520机内混合时间(分)分级试验后CV%铁比色法,下落分级铁比色法,振动分级甲基紫法,振动分级甲基紫法,下落分级
应该指出目前在我国预混料的生产中所用混合机的类型众多,以上提出的承载混合(制造复合预混料)时混合时间约需10-15分钟,稀释混合约需4-5分钟的结论是在普通卧式双螺带混合机中所得结果。其他如锥形行星绞龙式混合机及V型混合机混合时其混合时间应适当延长一些,而快速的双轴浆叶式混合机所需的混合时间可能短一些,其具体的操作要求各厂可根据实际测定加以确定。
声 明
本资料的版权属美国大豆协会所有,引用、翻印者需事先征得美国大豆协会同意。
F99GX37117-091999-2000
—29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